【云南函授本科】考試復習資料語文--精講班-發現
小結 五、 小結 “爐中煤”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氣質和時代精神于一爐;寫“煤”之燃燒,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時代之情。藝術形式與所抒情思十分和諧。從章法看,首節總述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第二節側重抒愛國之情,第三節側重述報國之志,末節與首節取復疊形式,前后呼應,將全詩推向高潮。從格式、韻律看,每節5行,每行音節大體均齊;一、三、五行押韻,一韻到底;而各節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聲親切溫柔而又深情的呼喚起唱,造成回環往復的旋律美。詩情隨詩律跌宕起伏,韻味深長。 這首詩比較突出地體現了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在詩人的眼中似乎并不計較兩個喻體在生活中的真實關系,而是更注重喻體內在的個性特質。詩人借此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的愛國激情,毫無牽強生澀之感。詩人如此的藝術構思,熱烈奔放的情緒,是與“五四”之后狂飆突進的革命文藝思潮及詩人本身的浪漫氣質分不開的。 六、藝術特色 1、比喻、擬人、象征手法的綜合運用。 “年青的女郎”比喻五四后新生的中國,象征著祖國青春煥發,生機勃勃,表達詩人對新生祖國的熱愛和贊美; 用正在燃燒的“爐中煤”比喻自己的愛國激情,又把“爐中煤”擬人化,表達詩人對祖國的無私奉獻精神。 2、全詩共分四節,每節都已“啊,我年青的女郎”開頭,有一唱三嘆,余音裊繞的表達效果。而首尾兩節之間的呼應,不僅增加了回環往復的旋律美,更使全詩在形式上得以統一、完整。每節五行,第一、三、五行押韻,一韻到底。 發現 四十二 發 現 聞一多 一、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聞家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1922年7月趕美留學。年底出版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hy232.cn/yuwen57/4455.html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聲明:
云南成考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