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成考】專升本復習資料語文--精講班- 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 五十一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一、作者簡介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后世把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其劇作代表作是《漢宮秋》,有散曲現存120多首,輯為《東籬樂府》。 二、文體知識 元代散曲是繼宋詞以后新產生的一種抒情詩體。它在形式上的特點主要是可用襯字;增損字句較詩詞活潑;不分片,押韻也較詩詞自由,陰、陽、上、去四聲可通押(曲沒有入聲韻),表現手法上多用鋪陳、排比,少用比興。 散曲有小令與套數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數同民一官調中兩支以上的曲子組成。 這是一首小令名篇,舊時被贊譽為“秋思之祖”。[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三、內容分析 這支小令僅五句二十八字,用極為精煉的文字,描繪了蕭瑟悲涼的秋郊暮色,表現了天涯游子思鄉,倦于飄泊的情緒,透露出具有特定時代氣息的悵惆情調。 1.枯藤老樹昏鴉—— 深秋時節,萬物蕭條,青藤枯老,黃葉凋零,幾只歸鴉在老樹上瑟縮著,荒涼、冷落、衰頹。一片蕭颯的秋景,造成一種黯淡凄涼的氣氛,襯出這個旅人內心的悲哀。 2.“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風景是幽靜的,而人家安居其間,這幅清然秀麗的田園小景,與游子此時孤獨、苦悶的心情都顯得格格不入,反而牽起無限鄉愁,以“樂景寫哀”,通過創造與作品人物心境不協調的氣氛,從對立的角度反襯人物愁苦心情。 3.古道西風瘦馬—— 既寫景,也寫人。一個“瘦”字寫出了旅途的辛苦和艱難。這句不但寫出景色的蕭條、感情的凄楚,也同時暗示了這個旅人的生活狀況和他為什么在這黃昏的秋郊還在奔走的原因。這一句是曲子的重心所在。 4.“夕陽西下”—— 寫時間愈來愈晚了,凄涼的氣氛顯得更加濃重。強化了全曲蒼涼的氛圍。同時完成了向末句直接抒情的過渡。 5.“斷腸人在天涯”—— 點明旅人的感情,悲秋的緣故。道盡了天涯游子絞心撕肺、肝腸寸斷的愁苦彷徨之情,把“愁思”的主題推向高潮,為全篇的點睛之筆。 四、重難點分析 一、概括這首曲的情感內容,理解末句點明題旨的作用。 這首散曲通過描寫郊野日暮的秋景,表達游子思鄉、寂寞愁苦的情思。 末句“斷腸人在天涯”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hy232.cn/yuwen57/4462.html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聲明:
云南成考交流群